(杨黎明 记者 李全民)沉甸甸的金黄色稻谷随风翻滚,树梢上硕大的猕猴桃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采摘……金秋九月,走进广元市昭化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以节为媒 一颗“红心”引客来金果飘香季,喜获丰收时。 时下正是品尝猕猴桃的美味的季节,在昭化区,7万余亩猕猴桃藤架郁郁葱葱,一个个果型饱满、清甜多汁的猕猴桃沉甸甸地挂弯枝头,小小果子富了果农,兴了产业。前不久,2023第十届四川•昭化紫云猕猴桃采摘节在昭化区元坝镇举行。在各个猕猴桃产业园区,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手提果篮,精心挑选,体验着采摘的乐趣。而在一旁的猕猴桃交易市场,当地猕猴桃种植户也纷纷将自家的猕猴桃进行售卖,一颗颗品相诱人的猕猴桃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选购。“今年,我家10余亩猕猴桃全部挂果,预计能卖7万多块(元)钱。”昭化区元坝镇紫云村猕猴桃种植户胡守贵高兴地介绍。除了现场采摘售卖,采摘节上的订货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来自省内外的客商现场签订昭化紫云猕猴桃收购协议1.2万吨。“去年我们商会便在这里订购了500多吨猕猴桃,在香港、澳门、北京等地非常畅销。很多客户反映紫云猕猴桃味道特别好,不仅香甜清爽,而且价格实惠。”广元市川陕甘农产品贸易商会会长俞永红笑乐呵呵地说,“今天我们增加了订单量,预订了800多吨猕猴桃,采摘后将第一时间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在做好线下销售的同时,当地电商孵化中心的电商团队还把电商直播平台搬进果园,带领“粉丝”们全方面感受了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和果农们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通过“直播+电商”的形式,让昭化紫云猕猴桃搭乘着“云”的翅膀,走遍全国,助农增收。近年来,昭化区围绕特色产业富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该区已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镇11个,建成猕猴桃产业园7万余亩。全区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园高达80%以上,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绿色食品生产达到100%。稻田养鱼 一田双收硕果丰稻浪滚滚,机声隆隆。9月15日一大早,昭化区元坝镇普子村贯明满驾驶着小型联合收割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利落地收割,稻秆经机器粉碎后从后侧排出就地还田。收割完成,贯明满将收割机开上机耕道,按下“送粮”键,一粒粒稻谷经一根圆形管道落入收割袋。贯明满家发展稻田养鱼,种植“王家贡米”近50亩,收割完稻谷,稻田里的鱼又是一大收获。“普通的稻谷每斤售价在1.15元左右,而稻鱼共养的有机稻可以卖到2元一斤。”贯明满乐满心欢喜,“收入比原来高得多,谷子收了后,田里的鱼也能卖上好价钱。在“稻渔共生”的模式下,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饲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同时,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稻米的品质也得到提高。据悉,“王家贡米”原产于今昭化区王家镇,因其米粒细长、晶莹饱满,口感粘而不腻、油润爽口,香味浓郁、隔日剩饭不返生,富含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一度被列为皇室御用贡米。近年来,昭化区以推进粮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推动、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加快推进“王家贡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昭化区推广山区稻渔种养 2.5 万余亩,成功实现“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优质稻谷售价达到4元/公斤,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季田收益反超二季田。丰产又丰收,百姓最高兴。收获的季节里,收获的喜悦遍布在昭化大地的田野上。